2025年7月,国际电工委员会(IEC)正式宣布,由中国提出的《光伏产品碳足迹 产品种类规则 第 1 部分:光伏组件》(IEC 63667-1)国际标准提案通过立项。这是全球首个聚焦光伏组件碳足迹核算的国际标准,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定规”,标志着中国在光伏领域又迈出了重要一步,对推动全球光伏产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
一、标准核心内容:构建全链条统一核算框架
该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(CESI)牵头,联合通威、隆基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同推动,核心聚焦光伏组件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,其核心创新包括:
1. 覆盖全流程:明确从硅料、硅片、电池到组件生产,再到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边界;
2. 精准适配差异:考虑不同地区电力结构等实际情况,优化碳足迹因子计算模型,提升核算准确性;
3. 分级数据管理:建立三级数据提交机制,兼顾不同规模企业的合规能力,降低中小企业执行门槛。
二、项目推进计划:2027年有望正式发布
根据 IEC 规划,标准后续推进将分阶段实施:
2025年10月:启动国际验证实验,覆盖中、德、美等主要光伏制造基地;
2026-2027年:开展多轮全球技术磋商与投票;
预计2027年:完成全部流程并正式发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