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12月18日下午,中国贸促会经贸摩擦法律顾问委员会正式发布“全球经贸摩擦指数”。“全球经贸摩擦指数” 通过定量指数和定性分析,较为全面合理地反映全球经贸摩擦主要变化趋势,并发现新的风险点,旨在为政府、企业提供决策参考及风险预警。

该指数从国家(地区)选取具有全球代表性、经贸摩擦的范围界定和措施选取具有广泛认可度、指数计算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三大维度进行了综合考量。在国别选择方面,以在全球经济、全球贸易、全球地区分布以及对华贸易中均具有代表性为原则,确定美国、欧盟、中国、日本、英国、加拿大、墨西哥、印度、俄罗斯、泰国、澳大利亚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巴西、土耳其、沙特阿拉伯、印度尼西亚、南非、阿根廷、韩国20个国家(地区)作为该项目第一年的样本,上述20个国家(地区)分布在全球六大洲,2017-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(GDP)总额占全球GDP总额的比重达87.7%;2017-2019年平均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1.0%;19个国家(地区)2017-2019年平均对华贸易额占全球对华贸易总额的67.2%。在指标选取方面,借鉴国际组织普遍做法,选取进出口关税措施、贸易救济措施、技术性贸易措施、进出口限制性措施以及其他限制性措施五大领域相关指标。

5-1.jpg

5-2.jpg

 “全球经贸摩擦指数”按月发布,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6期报告。从指数反映的趋势看,今年以来全球经贸摩擦冲突比较大,且大国间的竞争更为突出、明显,发展中国家间的经贸摩擦相对平稳。2020年1-10月,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多数月份处于中高位,说明全球范围内今年以来的经贸摩擦冲突较多;美国、印度、英国和巴西多数月份全球经贸摩擦指数处于高位,表明这些国家全球经贸摩擦程度较大。从主要国家措施使用来看,也呈现出新的趋势:发展中国家使用进出口关税措施高于发达国家;贸易救济措施依然是各国普遍使用的政策工具;进出口管制措施引发的大国冲突加剧等。报告显示,2020年1-10月,进出口关税措施是主要国家比较谨慎采用的措施,主要以发展中国家(地区)为主。贸易救济措施仍是主要国家频繁使用的手段,2020年1-10月,20个国家(地区)合计启动了281起反倾销调查和48起反补贴调查,启动调查数位居前三位的国家(地区)分别是美国、印度和澳大利亚。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隐蔽性较强,尽管涉及金额较大,但体现出的摩擦程度相对较低。在疫情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,进出口限制措施体现出明显的冲突加剧态势。该措施的目的导向性非常明显,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以出口限制为主,频繁发布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相关措施;土耳其等发展中国家发布的进口限制措施偏多,主要是针对疫情相关产品的限制措施。其他限制性措施中,以国家安全为基础的贸易措施的“扩散”性成为今年以来的突出特点,聚集于补贴及其他形式的支持措施、知识产权相关措施、投资限制相关以及政府采购相关措施,欧盟、美国、英国和澳大利亚发布的措施居多。

《全球经贸摩擦指数》报告的内容仅提供预警与风险提示, 供参考之用,不能将其视为作出决策的唯一依据。



主办单位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

运营单位:北京中标赛宇科技有限公司